这是系列的第三篇~
本篇将简单介绍一下目前常用的NAS系统方案,以及OpenMediaVault系统的安装与初步使用。由于水平有限,错漏之处在所难免,欢迎在评论区指出~
以下是本系列的计划:
- 你为什么需要一台NAS
- NAS方案选择和硬件选购
- NAS系统的选择和OMV系统初探(本篇)
- NAS的远程管理——DDNS和内网穿透
- Docker的部署和使用
- Docker实践(一)——PT下载的解决方案
- Docker实践(二)——影音服务解决方案
- Docker实践(三)——云端存储解决方案
- Docker实践(四)——利用nginx为你的Web服务开启SSL支持
NAS系统的选择
本篇主要针对的是自攒NAS的系统安装。
Windows
优点:适合无Linux基础的用户,可以用直观的图形化界面进行操作,以及使用远程桌面进行远程管理,和平常使用PC基本没区别,减少学习成本。Linux能做到的,Windows利用虚拟机和Docker for Win也都能做到。
缺点:系统资源开销大,网络配置较复杂(坑多),对硬件配置的要求较Linux高。另外在我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小bug。
1. Windows 10
可以把NAS当作普通PC来使用,配合系统自带的远程桌面进行管理,十分简单。
2. Windows Server
除了远程桌面外,还可用Windows Admin Center面板进行远程管理,直观方便。
该方案推荐配置:
推荐最低配置 | 推荐配置 | |
---|---|---|
CPU | Intel Celeron J1900 | Intel Celeron J3455及以上 |
内存 | 4G | 8G |
系统盘 | 64G | 128G |
发行版Linux
优点:系统资源占用小,单核CPU、512M内存也完全可以胜任;自定义程度很高,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配置系统;可以利用各类Web面板进行方便的管理。
缺点:需要一定的Linux基础知识;相比针对NAS定制的Linux系统而言,许多环境与依赖需要自己安装,较为麻烦而且容易踩坑。
常用的有Debian, Ubuntu Server, CentOS。具体安装过程可自行研究,不赘述。
该方案推荐配置:
推荐最低配置 | 推荐配置 | |
---|---|---|
CPU | Intel Celeron N3050及以上 | Intel Celeron J1900及以上 |
内存 | 2G | 4G及以上 |
系统盘 | 16G | 64G |
NAS定制版Linux
优点:基于Linux、有良好扩展性的同时,自带一套NAS解决方案,免去各类安装和管理的烦恼,让你更快更方便地实现你需要的功能。
缺点:见下
1. 群晖DSM
即黑群晖。群晖DSM系统一直以其套件的丰富和完善著称,所谓黑群晖就是通过一些破解手段安装到非群晖官方硬件上的DSM系统。群晖系统非常适合小白用户,网上可以找到很多安装教程,上手即用,更有全套的影音视听、文件管理、备份与同步、远程访问(需洗白)、离线下载解决方案。你可以到官网在线体验群晖系统。
但黑群晖怎么说也是盗版。。。硬盘不能休眠、无法关机、掉盘、掉速等bug比比皆是,受害者甚多。如果你的数据不是非常重要,那么用黑群晖来管理也许是最方便的选择。但如果你不能承受丢失数据,建议还是选择以下这几个开源免费的系统。
2. UNRAID
一套收费的NAS系统(可破解),界面炫酷,功能强大,尤其是虚拟化功能。
缺点是比黑群晖和下面的OMV更占用资源。
3. U-NAS
万由推出的国产NAS系统,界面和功能类似群晖,套件也十分丰富。你可以到万由官网在线体验。
4. FreeNAS
更适合企业使用的NAS系统,硬件配置要求高,不推荐个人使用。
5. OpenMediaVault
基于Debian 9的NAS系统,开源免费、轻量简洁、功能完善,与docker搭配使用即可实现各类NAS的功能。唯一的缺点是界面比较复古。
该方案推荐配置:
推荐最低配置 | 推荐配置 | |
---|---|---|
CPU | Intel Celeron N3050及以上 | Intel Celeron J1900及以上 |
内存 | 2G | 4G及以上 |
系统盘 | 16G | 32G及以上 |
OMV系统初探
经过权衡,我最终选择了OMV方案。以下是OMV系统的安装过程与初步使用。
系统安装
由于懒得再在NAS上装一遍,我选择了在VirtualBox虚拟机上进行演示,实际安装过程也是差不多的。
制作启动盘
访问OpenMediaVault的官网,或直接到sourceforge下载OpenMediaVault 4.1.22版本的img镜像文件(安装完成后可更新为4.1.34-1)。对于NAS定制版系统,为了获得更好的稳定性,我们一般选择发行时间早一些的稳定版系统。根据评测,这一版的系统相对于5.x版更加稳定。
准备一个4G以上容量的U盘,到https://cn.ultraiso.net/下载并安装好UltraISO。以管理员身份运行UltraISO,在工具栏选择启动->写入硬盘映像,选择并格式化U盘后选择刚才下载好的OMV系统的img镜像文件,点击写入,等待完成即可。
安装OMV
准备好显示器(有的主板可能没有预装HDMI驱动,需要VGA接口)和键盘,将U盘插到NAS上。开机后进入bios界面并选择以U盘引导启动。
(这里少了张图,懒得补啦)
首先选择系统语言,这里请选English以避免各种可能存在的字符兼容性相关的bug,系统语言并不影响我们将Web界面设置为中文。选好后回车确认。
选择时区。由于中国并不在使用英语的国家/地区之列,我们选择other。
在接下来的界面选择Asia。
找到China,回车。
这里选择United States。
选择键盘布局。这里选择American English。
设置主机名。这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设置,尽量短一点。之后还有一个设置域名,默认local即可。
设置root密码。请牢记密码。
设置镜像。选择China。
选择镜像源。这里建议选择网易163源,如果在校园网环境下建议选择第二个,清华源。
填写http代理。跳过即可,有需要可以填写。
这里是选择安装的硬盘。由于我使用了虚拟机演示,只有一块盘,可能个人使用的时候会插几块,注意不要选错了。
安装完成。选择Continue后就会自动重启进入系统。
初步使用
这是第一次启动的界面。选择启动Debian。
输入用户名root登录,登录后使用ip addr
命令查看ip地址,到浏览器地址栏输入后就可以访问Web管理界面了。
Web管理界面如下,初始用户名为admin,密码为openmediavault。
初次进入后的界面。
在左侧选择“更新管理”,安装所有更新。记得要安装更新后再开始使用。
安装更新完成后,在左侧菜单选择“访问权限管理”->“用户”,添加一个你的个人用户并点击保存。
点击新建的用户编辑,将其添加到所有用户组。
注意到上方有“配置已改变,你必须应用才能使他们生效。”字样,记得在保存后点击右上角的“应用”。
然后你就可以用你设置的用户名使用ssh访问NAS了。
Could not chdir to home directory /home/test: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
这是因为系统没有为你建好用户目录。在 /home 下建一个用户目录即可,目录名称和用户名相同。
那么这期就到这里辣,之后将会对OMV进行更详细的介绍。有疑问或是有需要纠正的地方欢迎留言~